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桂林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市场研究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2016年楼市:从惊心动魄到转危为安 库存总量仍偏高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桂林房掌柜  2016-12-26 05:48:52
[摘要]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扭转持续俯冲式下滑后,于2016年初有了明显的回升。2016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76%,比2015年全年提高4.77个百分点

  住房供求空间错配

  持续加剧

  尽管从总量上看住房销量大幅增长,名义库存不断下降,去库存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住房库存总量仍然偏高,且空间错配问题依然突出,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库存少、投资增加率低,销售火爆,住房在当前及未来仍然短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库存大,销售增长缓慢,且房地产投资、新开工依然强劲,去库存效果不明显。

  从库存来看,热点城市库存减少,三四线楼市库存压力仍大。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底,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均不足1000万平方米,且均呈现下降趋势。从去化周期来看,一线城市整体库存去化周期缩短,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库存去化周期均不足10个月。2016年以来,以楼市四小龙——南京、苏州、合肥、厦门为首的二线重点城市库存显著下降,甚至出现告急。与此不同的是,一些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仍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从期房库存来看,2016年,以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为主的全国非重点城市在期房待售面积、期房过剩库存都要远超过全国40个重点城市。当前及未来库存压力主要体现在非重点城市当中。

  从潜在供给来看,联系到非重点城市的住宅开发投资增速快于重点城市,使得住房在重点城市与非重点城市的空间错配进一步加剧。从反映开发企业投资的先行指标以及作为未来潜在供给的住宅新开工面积来看,非重点城市的新开工累计值占全国的比重较大,过去一年间始终维持在60%以上,当经过一定的施工周期转化为未来的住房有效供给后,空间错配必将进一步加剧。

  热点城市楼市

  由恐慌疯狂恢复理性和冷静

  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面对起初的楼市局部过热形势,政府没有及时发声,使得市场预期中央会为了保增长而放任房价上涨,从而引起市场恐慌,“抢房潮”大有继续蔓延之势。2016年年初以来随着热点城市房地产库存量的不断减少,部分城市从去库存转为抑制购房,在这种情况下,库存的告急、政策的收紧,使热点城市楼市完全陷入市场恐慌,最终导致房价爆发式上涨。恐慌性“抢房潮”不断涌现,在预期改变和恐慌心理驱动下,一些城市某些地段的楼盘呈现出“去年低价无人问,今年价高争先抢”的怪象。进入10月份后,热点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快速有效地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楼市由恐慌疯狂恢复理性和冷静。

  通过中国住房市场风险监测体系测度发现,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横向来看,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纵向来看,当前住房市场风险整体高于2010年,估值过高的住房市场将极有可能出现房价增速放缓甚至是房价下跌的情形。本轮楼市过热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等热点城市,无论是热点城市房价的上涨幅度还是风险的积累程度,均已超过2009-2010时期,值得各界高度警惕。但是,全国楼市总体风险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第一,主要指标没有超越风险控制线;第二,本轮过热是局部不是全局性的;第三,本轮高涨与繁荣不是长期拐点;第四,有诸多政策工具可以备用。

  2016年1-9月份楼市局部过热及其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在固有的制度漏洞之下购房者、开发商、金融机构、中介等市场主体以及政府部门基于利益追求和心理预期开展合作博弈的结果。第一,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资产荒、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城市分化是引发楼市局部过热的重要环境条件。第二,驱动全社会支持或从事房地产投资投机的利益机制是导致楼市局部过热的深层根源。第三,市场主体合作博弈是楼市局部过热的整体原因。第四,巨量资金导入是楼市局部过热的主要源头。第五,“地王”频出是引起楼市过热与恐慌的直接原因。第六,地方政府消极调控是房价暴涨和市场恐慌的重要原因。

  针对局部火热的楼市,2016年10月热点城市政府相继发起了一场密集而短促的楼市“阻击战”,各地将限购作为调控政策主轴,选择重启限购的政策模式。通过细化限购标准、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扩大土地供给、进行预期管理、打击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行为等多种有力手段,快速有效地稳定了楼市,使热点城市楼市普遍降温。此次楼市调控主要表现以下几大原则:第一,中央监控,地方调控;第二,局部调控,整体不动;第三,抑制投机,保护消费;第四,一城一策,分区调控;第五,统一行动,集体出击;第六,边调边看,逐步完善。但是,本次调控在治本性政策与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炒房经济激励机制没有改变;第二,政府内部调控机制有待健全;第三,土地政策不够给力;第四,金融清查没有开展;第五,相应的财税调控政策没有出台;第六,限购政策作用有限。总之,本轮调控的政策原则具有精准性与协同性,政策措施具有短期性与行政性。

  展望2017年,总体上,楼市将延续新一轮短期调整,但有不确定性。时间上,调整将持续一年左右。预计全国销售价格增幅将逐步回落,个别时间段也有可能出现价格回落。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及增幅都将创历史新高。2016年以后的几个月将延续库存减少的势头,2017年去库存压力将再次有所加大。投资在2016年有望保持在5%以上,在2017年年初经过波动后,全年可能会稍低于2016年的水平。空间上,市场调整也将呈现差异化的趋势。一、二线热点城市未来调整幅度可能将相对稍大。由于采取的政策有差别,市场反应程度和调整幅度将有所差异。但由于供求缺口大,预计2017年的投资将会增加。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前期回升有限,未来回调幅度也将不大,预计投资增幅回落幅度可能会超过销售增长回落幅度。与此同时,需要警惕调整没有到位过热仍在继续、调整过速过猛、调整出现逆转等未来的市场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课题组)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