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桂林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肖磊:这次选择股市撑起中国经济 让房地产经济退下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桂林房掌柜  2019-02-27 16:39:28
[摘要]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重申对房地产信贷的严格态度,这说明中国这次是铁了心要从房地产经济当中转型

  中国股市跟美国、香港等股市比起来,其实简单很多,但为什么感觉上那么复杂和令人难受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有人故意把中国股市给搞复杂了,其目的是把监管层、决策者、投资者都搞糊涂,只有“上面”和“下面”都看不清楚,把水搅浑,自己在里面才可以浑水摸鱼,且高枕无忧。

  所以,中国股市里面,有那么一群真正的妖精,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散户情绪,还学会了恐吓或神化监管层,致使整个股市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极端状态,要么极端差,要么极端好。

  这一次会有什么不同吗?

  我想,这次的不同可能是更高层的决策者逐步搞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即:把股市搞简单,而不是搞复杂。让那些把股市越搞越复杂的人失去影响力或权力。

  科创板直接跳过证监会采用注册制,反过来让证监会再去配合,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让所谓的市场人士和一些执行监管的部门去研究,注册制是不太可能推出来的,因为会有几百份材料和几百个散户、媒体等代表用各种公式、方式证明,中国不适合搞注册制。

  为什么我要说注册制的事情,因为注册制是股市的成人礼。要知道在我们的股市还没成年之前,股票服务领域的竞争,国际市场已经高出我们好几个维度了。这就好比人家在讨论如何在火星建立人类基地,我们还在争论让飞机上天会不会惊动玉皇大帝、破坏天上的风水。

  我们来看看国际市场在竞争什么。

  香港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但跟美国比起来,还差一点,我说的差,是整个服务水平,而不是市值或流动性问题。

  因为没有注册制等,以及股市服务水平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政策原因),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远走美国,甚至连香港都无法接纳。2016年,本来阿里巴巴是可以在香港上市,由于港交所坚持自己同股同权制度,不接受“AB”股结构,阿里巴巴最后选择在纽约上市,纽交所展开双臂欢迎,同时也成为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IPO。

  当时,很多国内专业机构和分析师,都在为香港说好话,认为港交所做得没错,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和股东利益等等。其实就在去年四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接受“AB”股结构的公司上市,被誉为港交所24年来最大改革(如果港交所是对的,为啥要改?)。紧接着采用“AB”股结构的小米在香港上市,如果港交所再不改革,小米也将去美国上市。

  我提到这个案例是什么意思呢?从全球来看,为股市服务本身就是一个竞争市场,跟开个足疗店没什么本质区别,你服务不好,顾客就走了,生意就差了。问题是,我们却把这个市场一直看成是权力的集中和实施,利益的输送和再分配,没有人看成是一个服务领域,都神气的不得了。

  很多股民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AB”股结构,就像根本不知道注册制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所有可能会引起股市下跌的东西,就要无脑反对,甚至可能连一个消息是否会引起股市下跌,自己也没有能力辨别,还得看另一个有脑者的无脑解读。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现状。

好,我们再来看看当下的行情。

上涨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利好消息,所以简单的解释为什么上涨,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此前一直在听我课的同学应该知道,去年末的最后一次直播,就提醒过股市的触底反弹,当时大家对中国经济都没啥信心,对股市已经恐慌到快傻了;最近几次课也一直在提,而且有一次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中提到了央行买入的一个资产可能是股市。另外上周五的直播也继续阐述了判断股市的逻辑。所以不做事后诸葛亮,我们把预测都放在了事前。

  但确实需要向更多没有听课的关注者解释一下当下股市的逻辑,因为很多新闻和解读都已经变态,有价值的消息越来越少。

  上涨的时候,尤其是大涨的时候,跟大跌的时候一样,大家看到最多的实际上是段子,连观点都称不上。所以你作为驾驭自己血汗钱的司机,其实根本看不到真实的动力和油箱里的油量,当然就不知道它到底能开多远,这实际上更危险。

  其实在股市上涨之前,大背景是中国经济下滑,企业裁员消息不断,中国高层屡次调研商业银行,要求和触动商业银行更多的给小企业,也就是大量的实体经济贷款,这似乎是救市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银行的利润持续在高位,民众意见较大,认为是银行盘剥了实体经济的利润,这一点我曾屡次讲过,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把银行的利润消减一半,其利润不会流入实体经济,反而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完全崩溃。

  道理很简单,银行的利润是风险对价,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实体经济创造的,在存贷息差没有缩小之前,单方面降低银行利率,实际上就是直接从实体经济抽水。这会让问题更糟,也不符合支持实体经济的逻辑。

  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保守型机构,因为商业银行吸收的是公众存款,所以商业银行本身并不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如果放弃自己的风控系统做激进的放贷,坏账率迅速上升,资金的整个效率反而下降了。但整治银行系统的各种不透明和垄断性收益,应该是本轮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扯回正题。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今天股市大涨超过5%,另一件事情其实显得更重要,就是下午的时候,银保监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带有投机性的开发和个人贷款,要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大的问题。”

  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重申对房地产信贷的严格态度,这说明中国这次是铁了心要从房地产经济当中转型。更大的可能是要依赖股市,因为大部分实体经济,实体企业,都在股票市场上。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其实也会非常有限,而银保监会的另一个说辞是,结构性去杠杆达到预期。也就是说,除了限制金融空转,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炒作,资金可以大胆的投入到其他诸如实体经济等领域了。

  从这个角度分析,其实政策层面看,试图用降低商业银行利润的方式拯救实体经济的金融逻辑,目前已经不存在了(自身估计做了反思),因为有了新的选择。真正的银行业,分为两个,一个是保守的商业银行,另一个是激进的投资银行,要想更为激进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科技创新,不是刺激商业银行,而是要刺激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券商。

  券商由于不吸纳民众存款,所以受到的监管较小,但券商本身所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撮合企业各类资金和项目供给需求,帮企业融资、上市等等,比商业银行单一的信贷支持要深入得多,所以如何盘活中国的投资银行,实际上就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一个刺激。

  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各类限制,以及缺少注册制等,投资银行业务,也就是中国的券商,大部分收入还是零售,而非来自服务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大家炒股的那个手续费。未来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大家去看看新三板(注册制)券商发挥出来的作用就明白了。

  因此,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券商股大涨,是因为大家对股市看好,交易量放大,券商一下子就有很多佣金收入,这一点没有错,但这次的券商股的大涨,可能还存在战略层面的因素,就是让券商更多的承担投资银行业务。

  注册制的推出,投行业务的转变,这是战略性的金融政策性方向。我们听过的,大名鼎鼎的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等,实际上在中国就是券商,也叫投行,中国如果无法培养出顶级投行,中国服务实体经济就只能走行政手段,而风险可能就是商业银行承担,这个代价是昂贵的,所以金融战略需要变。

  股市另一个逻辑在于,中美贸易谈判,也就是全球两个重量级国家的经济金融博弈。这种博弈从终极逻辑上看,其实落脚点就是汇率。你想想,贸易总额,或者说贸易顺差、逆差,本身是由企业创造的,中国和美国政府总不能直接去干预本国的企业运营,去指导他们的产品设计和进出口数量吧,所以国家层面能够解决贸易问题的唯一筹码,就是汇率。

  很多人根本看不懂这一点,把贸易谈判问题,分散到什么对华为的制裁、采购多少美国的大豆等等,这都是美国人制造出来的烟雾弹。大家关注的时候,只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就够了,只有核心问题,是无法用战术解决的,无法向公众掩盖的,那就是汇率问题的走向。

  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方在汇率上已经有了战略性谈判结果,就是中国要保证人民币汇率跟美元的稳定。时刻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看过我在1月11号发的那篇分析,题目叫“人民币汇率飙升预示中美签署了重大协议”,实际上那次中美谈判仅仅是副部级的谈判,但我通过汇率就预测到了这次的整个贸易谈判结局,有兴趣的可以去再看看那篇文章,然后再对照一下这次中美谈判的最终结果,要知道那可是在一个多月前的分析。

  最后稍微说两句,如果保持人民币汇率跟美元的稳定,那么短期看,资金不仅会减少外流,而且可能引起热钱的涌入,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预期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就类似于香港的联系汇率,持有港币相当于持有美元,在两者“脱钩”前,持有人民币安全了。

  回归到股市来看,资金的涌入是多方面的,因人民币汇率稳定引起的热钱涌入,因房地产继续限制引起的跷跷板效应,因刺激实体经济产生的金融活水,因一些企业主永久退出市场带来的纯投资资金流,因行情刺激引发的九零后新增用户入市等等,都可能给火热的股市再加一把火。

  但风险在于,智商税会越来越高,就像今年的电影市场,由于电影票价的上涨,很多人已经不再轻易买电影票看电影了,除非是口碑非常好的,整体内容创造水平高的,才会花钱去看,价格是筛选价值的重要手段。股市里,这一次已经很明显,蓝筹是主力,很多个股都没有涨过股指。当然,后面大家就开始乱炒了。风没停之前,会飞不需要翅膀。

  由于此前的市场过于悲观,诸多领域资产价格下跌了一整年,所以股市稍微启动一下行情,各路资金就会迅速杀入,这种情况下我不认为无脑型投资者就会迅速遭到惩罚,反而可能会因为行动较快而迅速尝到甜头,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惩罚激进者,恐怕还要等到政策转换的时候。

  另外,中国经济进入深度整合期,在很多企业倒闭的同时,一些企业会变得更加垄断,利润会更加稳固,这才是股市最大的机会,跟经济周期无关。

    (来源:肖磊看市)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梁珮瑜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